2023 1201 早安 放下才能拿起 只有徹底放得下 才能完全拿得起891

把身體清乾淨或清空。空了,才會舒心、才有機會更健康!

最後更新 2023-12-01 achi

我住的大樓有7層,我住在6樓,搭乘電梯進出是日常。

有一回,我下樓,到了一樓,電梯門還沒全開妥,一位女生帶著口罩,動作很猴急,跨步就要鑽進電梯,我們差點撞個正著,還好,我閃得快,從她的右手邊「擠」出電梯!

心裡直嘀咕,這個鄰居怎麼會如此莾撞?是不是新搬來的?不知道是住在哪個樓層?為什麼不懂「電梯禮節」?

我們搭公車、火車、高鐵,不都是先讓車裡的人先下車,然後才輪到「等車的人」上車嗎?這是文明社會中不成文的規矩。

搭乘電梯,也是同一個道理——先出後進。這個世界唯一不講進出順序道理的,就是你的銀行存摺,你可以不用先出,就可以搶先進去(存錢)!

其實,這個文明社會「先出後進」的道理,在距今2200多年前的古時候(先秦時期),就載入書裡了。

《尚書.大禹謨》就出現這句:「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。」

這不難理解: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,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,這是大自然的道理。

大自然的道理很簡單,杯子滿了,再往裡倒(注入)水,水是不會進到杯裡的,會溢出杯外,這個溢出,就是浪費,就是「損」失。

大自然的道理很簡單,杯子空的,才可以往裡面注水,水才會留在杯子裡,水將滿的時候,停止倒(注)水,水就不會滿到溢出杯子。

所以,我們被教導要「空杯學習」,要「心態歸零」才能學到更多、吸收更多、更精。

這個道裡用在搭乘電梯也是完全適用,只有讓電梯裡的乘客全部(或一部分)下車——空了,電梯裡才有「位子」可以讓有限的人進到裡面。

在台中榮總搭乘電梯,完全能體會這種只有先出才能後進的道理。因為人太多了,躺病床的、坐輪椅的、加上推病床、推輪椅的人以及其他的人,電梯裡的空間(位)常常不夠用,要「等下一班車」!

先空,才能裝人、裝物、裝事…

極簡主義講「斷捨離」,也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把家裡清理乾淨,人住在裡面才會舒心愉快。

斷,阻止或停止帶物品進屋裡,特別要「阻斷」一時感情衝動、失算之下,被消費主義屎弄後購買的任何物品進到屋內。

捨,把屋裡已經存在的、多餘的、佔了空間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或垃圾丟棄,讓出空間。因為有這個「空」,才有後面的「得」。所以有捨才有得。

離,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、擺脫消費的欲望。這是一種心理狀態,也是一種境界。也就是擺脫任何糾纏,包括人的情感、事的完美與否、時間的流逝、鄉愁、物的惦念。

葉子老師常說,我們生在今世,不缺補,缺排毒!

我們的生活,隨處都可以弄到吃的,要吃啥有啥(若是想吃啥沒啥是當今政府的問題),我們吃太多有用的沒用的東西進到體內,但缺的是把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!

這些廢物留在體內,久了,就成了毒害身心的元凶,所以說「病從口入」。

把身體清乾淨或清空,跟把屋子清潔乾淨是一個道理。空了,才會舒心、才有機會更健康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