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2-11-08 achi
昨天講錢會自己找主人,那是站在吸引力法則、站在因果業報的角度,看錢會流向哪個善人。不過,從大自然的規律來看,錢不能在同一個主人身上待太久,那會變成一灘死水,沒什麼價值。錢要讓他經常換主人,才有其價值。
在股市,經常會聽到幾百萬、幾千萬的錢,一個上午或一瞬間就「蒸發」不見了!其實,錢一直都在,只是換了主人!
在自然現象裡面,似乎水的蒸發比較容易為人所瞭解。就從下雨這件事來看錢的流動。
雨下到地面,積成水塘、溪流,流到稻田,或灌溉田地,讓一方土地的人有糧食可以吃;多出來的水,流到湖泊,這個湖泊裡有各式水產,也養活一方百姓。把水引到水霸,可以用來發電,讓人類得到更多的生活內涵。
湖泊的水再從另一條大的河,流向海洋,諸多的海洋生物,也讓人類多了幾道美食。海洋接受來自各方的水,因為太陽的關係,一些海水變成氣體,被蒸發到天上,形成雲,因為溫度的變化,又變成雨水掉到地面,積成水塘…。這樣的循環,水,養活大地上的人們。
於是,水有了價值。
錢也是這樣在流動的。在流動的過程,也像水一樣,產生價值或利潤,養活一幫人!
不過,錢的流動,需要人的「協助」。要精心設計往哪個方向流動。方向錯了,會害慘一幫人!
所以,有人教大家如何投資理財。上面這段金錢的流動理論,就是來自投資理財「老師」們的共同體認:認真看待手上的每分錢,讓他們流通,創造利潤,創造價值。
讓錢出去流通,有兩個面向要思考。
前面提到水的流通過程,它會創造價值:養活一方土地上的人。或是發電創造繁榮的社會。錢也要有這樣價值,讓他出去流通,養活一方土地上的人,並且創造繁榮的社會。
這需要很大的愛心,並且從大眾的利益為出發點,讓錢流通——繳稅、捐獻、佈施。
不過,我們要考慮的還有「自用」的價值。一個叫「投資」,一個叫「消費」。
投資有兩個方面的考量,一個是讓自己的知識技能提升,就是大家常說的「投資腦袋」。一個是讓錢出去轉一圈,再回到主人(自己)身上時,是「攜家帶眷」回來的——就是大家常說的「用錢滾錢」,賺更多錢。
至於「消費」,比較像是「打水漂」,有去無回,只是「爽」那短暫的一下下。錢流出去了,去到另一個主人那裡,結果會怎樣?沒人知道。
《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》的作者Mentalist DaiGo提到「金錢螺旋」的理論,肯定一件事: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。
「金錢螺旋」就是讓錢流出去「轉一轉」再流回來,並帶來價值的循環。
Mentalist DaiGo說:
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,磨練它的技能,然後用它來幫自己創造財富;將得到的收入進行再投資,進一步深化自己喜歡的事物——這便是我們所期待形成的金錢螺旋。
為了進入這個循環,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「正確用錢方法」,改變目前你每天慣習的花錢方式;接著再次確認自己「喜歡的事物」。
能夠掙脫金錢枷鎖的自由人,其花錢方法會是——讓花出去的錢,以增值的方式回到自己身邊。
錢可能是一張紙——鈔票或支票,也可能是一枚銅板——可以丟到許願池那種,也可能是存簿中的一組數字。但若要變成「有價值的紙」或「有價值的數字」,兩種選擇:投資、消費。
聰明人,應該會先讓錢出去轉一圈,找到新的主人,再攜家帶眷回娘家——替原來的主人變更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