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401 虛舟不畏暗礁,如同心寬者擁抱未知的河道999

心原無垠處,何須畫地為牢:從待售屋到精神原野的敘事

最後更新 2025-04-01 achi

保福路2號目前處於待價而沽的狀態,來看屋的人形形色色,大家都有自己的用房住屋需求,總會有人嫌東嫌西。屋主不是我,聽過就「浪軌」——跳過的意思,不放心裡、不留記憶。

不只房子,有些人的需求更多、要求更高。不過,我想最後的結果,會是這句「福地福人居」,有緣的人終會和這房子相處數年或數十年!

房子賣掉那天,就是我和江河同學「讓出屋子」的時候,我們也曾討論未來的去處。很簡單,有房間可睡、有廚房可做三餐、有浴廁可以沖洗身軀、有一小塊土壤可以拈花惹草、有張桌子可以舞弄毛筆……。

是樓房或平房不拘,就那句「福地福人居」或「福人居福地」。甚至昇華到另一個維度:「身安,不如心安;屋寬,不如心寬。」而這也是眼下我們在努力的地方。

很多時候,我們慣性地將幸福與物質增量劃上等號——更寬敞的居所、更顯赫的名氣、更豐厚的儲蓄,彷彿這些數字符號能自動兌換成快樂密碼。

然而當我們在追逐中將靈魂遺落在奔跑的軌道上,才驚覺身安不如心安,屋寬不及心寬。這是我們這些日子相處的共識和努力要做到的「心願」。

所謂心安,是風浪中的定錨之力。人生如航海,與其執著測量每一道浪高,不如修煉觀潮的從容。那些令我們輾轉難眠的得失,往往不是源於際遇本身,而是源於緊攥(ㄗㄨㄢˋ)得失時掌心的刺痛。

活到今天的歲數,經歷過的風風雨雨,遇到過的得失成敗,都成茶餘飯後了。反而能不能在這些變化中,保持一顆寬容的心才是重點。

心寬從來不是無意義地原諒一切,而是讓自己調整心態,少些焦灼,多些從容。那些我們曾經過不去的坎,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我們自己的糾結和執著。

有句話說:「笑過痛過,皆為經過;好事壞事,終成往事。」

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的「左心室右心房」!人生啊,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壞。也許今天看似痛苦的經歷,過些年再回頭看,反而成了讓人成長的養分——現在就是這樣的感受。

心寬的人,不會在意眼前的得失,道理很簡單,有些東西抓不住,就該放手。有時候放下不是懦弱,而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遇見。

莫言在《晚熟的人》中有一句話:「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,而是允許發生。」這讓我想起日本茶道中的「侘寂」美學——接受「不完美、無常和不完整」。

允許一切發生,不是什麼都接受,而是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,允許某些遺憾、愚蠢、虛偽和付出沒有回報。與其反覆糾結,不如相信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,這樣的心境才是真正的釋然。

心寬者深諳其中的道理,將生活視作流動的長河,既能擁抱激流中的成長,也懂駐足淺灘時的清歡。

生命何嘗不是如此?我們在「擁有」與「放手」的張力間舒展,那些看似失去的,往往為靈魂騰出飛翔的空間。

其實,生活中很多煩惱都是自己製造的。心簡單了,萬事通透;心複雜了,百物皆病。世事變化無常,與其緊緊追趕、不甘心放手,不如順其自然,樂(活)在當下。

想要什麼就去努力爭取,該忙的時候就忙,累了就休息,失去了也不後悔。人一輩子,最怕的就是在無謂的執著中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,卻忘了原本想要的是什麼。

當我們學會接受一切,便能在每一個當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。不要把所有的重擔都放在自己肩上,適當放手,反而會遇見更好的自己。

就像昨天吃下的食物,把營養吸收之後留在肚裡的廢物殘渣,於清晨卯時,隨著馬桶的流水注入不知名的地方,接著是瞬間帶來的「如釋重負」和「輕鬆自在」!

「心原無垠,何須畫地為牢?」佛經說:「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」。與其在得失的泥沼中反覆丈量痛苦,不如修一顆「虛舟」之心——不拒江河奔湧,不懼暗礁潛藏,只因明白「所有逝去的悲歡,終將熔鑄為生命的底色」。

當我們不再把豪宅等同於水泥澆築的空間,當我們能在3坪陋室看見星河的投影,便會懂得:最珍貴的不動產,是心靈的原野;最厚重的錢包,原來裝得下時光流轉的清風明月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