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316 歲月是篩子,漏了萬千過客,留住兩三真金990

人到中年,知己兩三,勝過朋友萬千。

最後更新 2025-03-16 achi

我的臉書最近有好多個主動要加我好友的「交友邀請」,幾乎都是女生,但都沒有按下「確認」鍵。甚至直接按「刪除」!

最主要的原因是,點她們的頭像進去看個人資料,幾乎空白,貼的文章或圖片,都是近幾個月才「填」上去的。有些雖然是幾年前的紀錄,但僅止於「更換頭像」。

這種沒有信任基礎的「人」,怎麼去加好友?更何況,已有的好友數一千多人,來看你的貼文或貼圖的「朋友」,寥寥無幾!

主動去加別人為好友的事,年輕時搞過。當年是因為學網路行銷,講師教了一些「加粉」的方法,任何社交平台都要「嘗試著去加」。甚至要「養帳戶」,用不同的人頭和名字去「加粉」。

最科學的方法是買老師推薦的程式,讓機器人去加好友。一天可以加粉好幾百。但後來證明,錢都被老師賺走,加來的「粉」,就只增加朋友數而已,沒有任何行銷賺到錢的作用!行銷的成交數,從來不是靠圈粉數的多少來決定!

後來,因為社交平台修改用戶使用規定,這種亂加陌生人為友的方法不被允許,於是式微了。就像早期用電子郵件濫發廣告一樣惹人厭——明令禁止!

當年的無知與「不查」,現在回想起來就兩個字:「荒唐」!於是弄明白了:「人到中年,知己兩三,勝過朋友萬千。」

說真的,社交媒體製造的熱鬧像速食麵的調味包,濃烈卻經不起泡。有時參加五百人的線上會議,裡面的那些陌生人,還不如老友家陽台那張掉漆的藤椅。

年輕時總覺得朋友越多越好,有些人的手機通訊錄裡幾百個名字,酒局上吆喝一聲就能坐滿幾桌。可到了中年才明白,那些推杯換盞的熱鬧像夜空的煙花,絢爛過後只剩一地冷清。

真正能穿透歲月並讓人感動的,是深夜一通電話裡不必解釋的沉默,是跌入谷底時伸過來的那隻手,是連你眼角皺紋都看得懂的故事。

中年人的友情早就不追求數量了。曾經也熱衷參加同學會、商業行銷論壇,微信裡擠滿了「人脈」,可當你真正需要幫忙時才會發現,大部分人的關心只停留在朋友圈點讚。

就像有篇文章裡說的:「交友滿天下,知心有幾人?」後來才懂得,能稱得上知己的,往往是那些見過你最狼狽模樣的人。他們不會在你升職時搶著敬酒,卻會在你失業時默默轉帳;不會在節日群發祝福,但總記得你胃不好,提醒你別喝隔夜茶。

這種情誼像老樹的根,表面看不出多茂盛,地底下卻纏繞得緊。原來成年人的世界裡,「我在」比「我懂」更珍貴。就像楊絳先生說的,真正的知己不是春風得意時的喝彩,而是落魄時的一把扶持。

現在的我們,連維繫感情都帶著中年人的智慧。不需要定期聚會證明什麼,有時候半年不聯絡,突然聊起天來還能接著上回的話題。

前陣子整理舊物,翻出45年前的畢業紀念冊,密密麻麻的影像照片,如今還能說上話的只剩那幾個,精簡一點,就兩三人。倒也不覺得可惜,反而慶幸歲月像篩子,幫我們留下了最純的金子。

人到中年(其實是暮年)才悟透,朋友萬千不如知己兩三,就像星空不需要滿天繁星,有幾顆特別亮的就足夠照亮整片黑夜了。

那些經過時間淬煉的情誼,早就像老茶壺裡的茶垢,洗不掉,也捨不得洗,因為那層苦澀裡的回甘,才是生活真正的味道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