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304 剩菜剩飯都是奢侈的想念947

清明雨落時,最憶擋雨人!

最後更新 2025-03-04 achi

幾天前,收到後龍福祿壽園區的法會通知,指尖輕輕撫過「清明法會」四字,想起去年在台東朝安堂祭拜爸媽時,銀爐裡金紙銀紙燒得熾烈的畫面。

當時曾對著骨灰罈上的父母相片說:「爸、媽,明年再來看你們。」沒想到「明年」來得這樣快,快得讓人幾乎措手不及。

去年在台東祭拜父母的記憶猶新,一覺睡醒,一年過去了,一個法會通知,不只喚醒祭拜父母及祖先的時間又到了,其實更提醒「人間最苦的是父母,父母在,依靠便在,父母去,只剩下祭拜。」

《詩經》裡寫著:「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」八個字道盡天下父母心。父親的苦藏在他寫回憶錄的雙手指紋裡,字裡行間是在台灣「玩」了十年的辛酸,還有…回不了浙江平陽老家的思親之苦。

爸腦海裡家鄉鮮明的記憶都被「快速輸入法」給定格在那本線裝的《旅台五十年回憶錄》裡。有他對父母(我的祖父母)兄弟的思念之情,以及在台東奮勉建立「新家」的艱苦。沒想到,台東竟成了老爸一生的歸宿。

母親的苦刻在永遠提前兩小時起床的生理時鐘,天未亮就窩在廚房料理孩子們(我們兄弟妹4人)填肚子的地瓜稀飯、菜脯蛋…。還有,煮一碗我愛吃的虱目魚湯。

日本作家井上靖在《我的母親手記》中寫道:「父母是擋在我們與死亡之間的簾子。」父母是人間最苦的兩個人,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會喊苦。他們合力養活一家人,四隻手扛起了一個家!

如同我們為人父或為人母的經歷,當家才知柴米貴,養兒方知父母恩。親身經歷了父母曾經的經歷,我們才深刻理解了「責任」與「情感」的重要!

法會通知書躺在案頭,忽然明白為何古人說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。父母在時,我們嫌嘮叨是繩索;父母去後,方知那是世上最溫暖的牽絆。

他們用畢生苦難換我們的歲月靜好,就像老榕樹把地底的黑暗都嚥下,只給枝椏上的新芽陽光與朝露。

清明祭拜父母及祖先不只是儀式,更是穿越時空的對話。就像《禮記》說的:「春秋祭祀,以時思之。」

當我在供桌擺上父母愛吃的餅乾、美食、飲料、水果,等祂們吃飽後,用兩個拾圓銅板擲出的請示,第一杯就是「聖杯」,才恭敬地把祭拜的桌子給收拾乾淨。

清明掃墓,祭拜父母及先人的過程,真的不是儀式!而是把父母曾經給予的溫暖,繼續傳遞給下一代。燒金紙時的星火、供品裡的麻糬甜香,都在訴說同一個真理——父母用盡一生苦,換我們口中一點甜。

有人說,父母死後的祭拜是多餘的,在他們生時就要盡孝道才夠「實際」!我總覺得生前死後都要始終如一地孝到底!因為我們都是有血有淚的「人」類。

你可曾想過?最好的父母從不說愛,卻永遠把傘傾向你的那側;原來父母離開後,連剩菜剩飯都是奢侈的想念。

值得省思的是:爸媽在拜神時都在為我們求平安,但我們卻連平安夜都沒回家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