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217 早安 你的路還需你闖,今後,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987

父輩的經驗是地圖,但你(子女)的腳才是方向。

最後更新 2025-02-17 achi

《哪吒2》在台灣沒上映,但透過一些自媒體或其他管道,瞭解了大致的劇情。對這部電影中的「經典台詞」很有感覺。之前分享過「我命由我不由天」,今天來聊聊「做自己」。

片尾,東海龍王敖光決定帶著龍族隱居大海深處,在發覺兒子敖丙猶豫的腳步時,敖光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:「…父輩的經驗,畢竟都是過往,未必全對,你的路還需你闖,今後,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。」

敖光這句「忠於自己」,讓很多觀眾,或是父母或為人子女們淚崩!在小紅書、抖音等等大陸的短視頻媒體或油管,很多人分享了為什麼「看哭」的原因。原來,電影就在講自己啊!

我自己也經歷了父母輩的經驗所總結出的「殷切期望及要求」,希望我走父輩的老路,去讀師專,因為老母說:「將來畢業後就當老師,有鐵飯碗,不會餓死!不必去社會上辛苦闖蕩謀生……」。

在當年,台灣社會普遍窮苦,即使一個小學老師,每個月有固定薪水收入,但就是圖個溫飽,其他的…沒了!所以有「窮教員」這個詞的出現。

舅舅在接到我爸寄來的軍校錄取通知,跟我說:「你爸媽收入微薄,要養你們四個子女,很辛苦的……,你還是去讀軍校……我當兵時,發現長官們都過得很好……。」

我聽了舅舅的話(不管父母的話),去讀了軍校!最大的理由是,讀書不必繳學雜費,每個月還有零用錢(薪水)可以支用,雖然數量很少,幾百塊,但能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和重擔,就很好了!

現在對照電影中敖光的話,當年就是「做自己」——父輩的經驗是地圖,但你的腳才是方向。

這也是《哪吒2》的導演餃子在家啃老三年多的寫照,他沒有走他父親的老路去從醫,而是忠於自己的選擇:做動漫!

當敖光轉身說出「忠於自己」時,深海翻湧的暗流突然凝固成一面鏡子——照見無數東方家庭中,父母以愛為名的「成全」,以及子女以自由為名的「突圍」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當年的「突圍」是對的!

這對龍族父子的對話,既是權力的交接儀式,也是兩代人精神血脈的重新焊接。我們要慎重思考的是:當父輩的夢想成為子輩的枷鎖,如何在不折斷牽絆的前提下,讓血脈成為翅膀而非鐐銬?

敖光身上疊加著三重矛盾:龍族領袖、復仇者、父親。他曾試圖用千年積累的「生存智慧」為敖丙鋪路——暗中籌謀、隱忍布局,甚至不惜與天庭對抗。

這種「執棋者」心態,本質是將子輩的人生視為棋局的延伸,正如現實中不少為人父母者,常以「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多」,據以為子女強力規劃「父輩想要的」人生。

這就是古代家天下封建思想——父傳子、子傳孫——的復活。但時代不一樣了,從敖光父子的互動,他們示範了「不斷裂的放手」——爭脫了封建的牢籠桎梏。

當敖光沉入深海,敖丙的龍鱗卻開始閃耀——這暗示著兩代人的精神紐帶已從「指令傳輸」升級為「能量共振」。

這種關係近似東方人的思維,強調「無言的托舉」:敖光將千言萬語凝練成一句「忠於自己內心」。這種「父愛」,恰如中國畫中的留白——未畫處皆成妙境。

有個社會學家說:「當代家庭的衝突,本質是不同文明時空的碰撞。」敖光的龍宮與敖丙的新世界,恰似農業文明與數位文明的對峙。

而他們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種啟示:真正的親情羈絆,應該像DNA雙螺旋——各自獨立旋轉,卻通過鹼基配對,共享生命藍圖

敖光和他兒子敖丙的故事,解構了東方家庭「養兒防老」的功利邏輯。當他說「父輩經驗未必全對」時,實則在完成更艱難的功課:承認自己的有限性,並將此化作給子女最珍貴的遺產

這讓我想起詩人紀伯倫的《孩子》:「他們藉你而來,卻非因你而來。你可以給他們愛,卻不能給他們思想。」

或許兩代人最好的「牽」法,便是敖光式的深海退隱與敖丙式的踏浪前行——父母成為子女人生劇場的「燈光師」而非「導演」,子女則在追光中活成父輩未曾想像的模樣。

當血脈不再是指令鏈,而變成可以修改程式碼的開放系統,那條隱形的橋,便在海天之間悄然顯形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