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204 早安 用時間換錢 錢會貶值 用時間換自己 人生會增值844

什麼投資肯定穩賺不賠?答案藏在你的24小時裡

最後更新 2025-02-04 achi

受到DeepSeek及川普關稅政策兩大利空衝擊,台灣股市在金蛇年首日(昨天2月3日)開市,就跌了830.7點,跌幅3.5%,創史上第四大跌點!

投資好難呀!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鉅大,不止股市,房市也好不到哪裡去,去年爭著來委託銷售保福路2號的房仲們,半年多以來,幾乎沒人帶「客人」來看房子!

只有一家很認真,曾連續6週,每週都有一到兩組「客人」來看屋。曾經有兩組幾乎要成交,奈何政府的打房政策夠狠,客人向銀行借貸,「限貸令」讓他們不得其門而入……。

股市曾經崩盤、房市也曾有泡沫經驗,就連黃金也會波動,到底有什麼投資可以穩賺不賠?

思來想去,還是股神巴菲特說的那句最真切:「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」——你把時間花在哪裡,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原來,這世上唯一穩賺不賠的投資,其實就藏在每天睜眼就能擁有的24小時裡。因為:

第一、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本

巴菲特和街邊小販,每天同樣擁有1440分鐘,我們任何人都是。但有人用零碎時間刷短視頻,有人用通勤時間聽有聲書;有人下班後追劇放空,有人睡前讀數頁經典著作。

十年後,那些刷短視頻、追劇的人在抱怨「社會不公平」;聽有聲書、讀經典著作的人卻能笑著說:「還好我從未浪費過時間。」

每個人都是帶著「時間資本」出生,大家的「成本」都一樣。差別只在於如何經營這份資產。當你抱怨「沒錢投資」時,不妨先問自己:昨天投資了多少時間在成長上面?

第二、自我投資的複利效應

舉兩個大咖的例子,就可以說明「複利」效應多麼恐怖!

股神巴菲特那句「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」不是心靈雞湯,而是精算公式。他每天花5-6小時閱讀,年輕時花100美元上卡內基訓練班,這些看似微小的投入,最終滾出千億美元的複利。

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有個「六項精進」法則,第一條就是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」。他在松風工業打工時,連睡覺都抱著陶瓷研究,最後竟在宿舍成功研發新材料。

時間不會辜負你,只要你把精力聚焦在「可積累」的事物上。

第三、穩賺不賠的投資組合

想讓時間產生最大效益,不妨參考這份「人生投資組合」:30%投資專業能力、25%投資健康體魄、20%投資人際關係、15%投資生活體驗、10%留給純粹放空。

這樣的百分比分配,適合輕壯年的朋友。像我這個年齡層的人——領了敬老證的人,現階段還是把「投資健康體魄」的比例調到最高,至少50%!其次是專業能力,再其次是純粹放空,其他看狀況調整。

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劇本,都有不同的起承轉合,結局要用什麼方式呈現?自己說了算!

最後要「警惕時間的高利貸」!

要小心那些「用時間借高利貸」的行為:熬夜追劇是用明天的精力還債,暴飲暴食是用老年健康抵債,沉迷手機是用專注力質押。

真正的時間管理,不是把24小時塞滿,而是像園丁修剪枝葉般,果斷砍掉消耗性事務。人們對時間的感知取決於「記憶密度」。

心理學研究表明,人們對時間的感知與記憶的「顯著性」有關。當一段經歷充滿新奇或情緒波動時,我們會覺得時間過得更慢,因為大腦記錄了更多細節。

所以,與其讓十年如一日地重複,不如每天創造微小突破。當你老去時,那些投資在自我成長上的時間,會變成記憶銀行裡閃閃發光的金幣。

下次有人問「什麼投資最穩賺」,記得指指手腕上的錶。因為這世上唯一不會背叛你的,就是你曾認真對待(或不在忽)的每一分鐘。

從今天開始,把自己當成最值得經營的企業,畢竟——你,才是自己人生的CEO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