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5-01-30 achi
幾年前,每到除夕,孤家寡人一個,打發時間或守歲的方式,就是打開油管,找到中國大陸春晚的直播節目,透過手機或電腦螢幕,把自己的心情融入中國的春節氣氛,總是愉悅爽快。
今年的除夕,依自己調整後的「慣性」,早早入睡,沒有守歲,央視的春晚是初一白天才看的,也只挑片段欣賞。讓我驚艷的是,舞台上,一群機器人與人類舞者共同演繹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舞蹈「秧BOT」!
這些機器人動作精準流暢,與人類舞者配合得天衣無縫,讓觀眾驚嘆不已。這場表演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,更是一個時代的隱喻:人工智慧已經如此自然地融入了人類的生活。
這讓我想到,平常關注的油管頻道《娜塔莎一家》,博主對智能汽車的著墨甚多,汽車都能自己找到停車位,並且「自己」倒車入庫把「自己」停到格子裡,「自己」能在任何道路「自動駕駛」,超車都很絲滑……。
還有最近火紅的AI模型「DEEP SEEK」,低成本、高算力(高智能)轟動全球,甚至讓NVIDIA 等 AI 巨頭造成威脅,導致該公司收盤價大跌 17%,市值蒸發逾 19 兆元,創下華爾街股票單日市值跌幅最大紀錄。
那麼機器人會跳舞,就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了!這個節目,讓我有三個思考面向…
一、機器人與人類共舞:一個時代的隱喻
這些智能機器人舞者展現了驚人的技術水準,它們能夠準確地捕捉人類舞伴的動作,並即時調整自己的姿態,完成複雜的舞蹈編排。在舞台上,機器人與人類舞者相互呼應,構成了一幅科技與人文交融的畫卷。
這場表演引發了觀眾的強烈迴響。在台灣這邊某些人(綠媒)基於「抗中」的心理立場,卻只看邊邊角角的一幕,說是「央視春晚『機器人雜技熱舞』翻車!舞者『攙扶下台』網驚:牽奶奶」!
你就可以看出「弱智者越弱」其來有自!但更多的是有人驚嘆科技的神奇、有人擔憂人類的獨特性被挑戰,也有人開始思考:當機器能夠如此完美地模仿人類,人類的獨特價值何在?
這場表演象徵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。它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想像,而是真切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,改變著我們對智慧、對生命的認知。
二、人類智慧與機器智能:互補而非對立
人類智能具有獨特的優勢。我們擁有創造力、情感共鳴和道德判斷,這些都是機器人難以企及的。在春晚舞台上,人類舞者的即興與情感表達,正是這種獨特性的具體展現。
機器智能則展現了強大的運算能力和精準的執行力。它們可以快速處理海量訊息,完成複雜的任務(動作)。在舞蹈中,機器人完美地執行了每一個動作,展現了「機器智慧」的優勢。
「人機協作」才是當下我們要重視的方向。在醫療、教育、藝術甚至軍事等領域,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正在創造新的可能。就像舞台上的表演,人類與機器各展所長,必然能夠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
三、人機共生的未來:機會與挑戰並存
人工智慧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。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,提升生活質量,拓展認知邊界。就像春晚舞台上的機器人,它們不是要取代人類,而是「為人類服務」。
但我們也面臨挑戰。如何確保人工智慧的發展始終服務於人類?如何在科技進步中保持人性的溫度?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。
關鍵在於建立正確的人機關係。我們應該以開放和理性的態度看待人工智慧,既要充分利用其優勢,又要保持人類的獨立性和創造性。
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,我們不必過度擔憂,也不能盲目樂觀。
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是人類的末日(機器人有沒有可能毀滅地球),而是人類文明的新起點。就像春晚舞台上的表演,人類與機器的和諧共處,展現了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我們要努力的是,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,迎接這個「人機共生」的新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