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12-12 achi
我們常說,天下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那麼下一句是什麼?一般我們會說如意事有一二,要正面、正能量來看待這如意的一二事(處),至少我們不會是最糟糕的人!
但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卻說:「歎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可說與人無一二!」這位古人沒去想那如意事還有一二,竟把它看成是最糟的事,認為實在很難啟齒說給任何人聽——好郁悶啊!
不知道他是不是受到比他早生37年的岳飛的影響?岳飛曾經寫過很郁悶的詞:
欲將心事付瑤琴,
知音少,
弦斷有誰聽?
這其實是岳飛壯志難酬的孤憤!是「事與願違」的扼腕與慨歎。英雄名人都如此了,我們凡人就更該郁悶?其實不然!
若明白因果,就會釋然。一切事與願違,都是老天在渡你(我們)。
聽過深研《易經》的國學及管理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。他年輕時,有一回個要搭公車去某處,某原因錯過了那班車,當時他跟自己說,也許錯過了這趟車是好事。
後來,不幸,那班車出了意外。幸運的是,他錯過了。曾仕強後來說,終於明白了,上帝讓你事與願違,讓你錯過一些東西,就是為了保護你,讓你躲過一些劫難。
這個「事與願違」其實就是「貴人的相助」,誰是貴人?自己啊!這年頭能渡自己的只有自己!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。
可是,多數人的貴人表面看來都是「另有其人」,不是自己呀!真相是,因為你有種下「善因」,才會招來「善果」,一般人都只看「果」,很少人會去探究「因」。
很多的「因」決定於你的三觀是否跟你認為的貴人同頻。貴人,是在你風光得意時,敢於批評你的人;在你迷惘焦慮時,提攜指點你的人。若你與他同頻,你會接受批評或指點。
像我之前爆瘦到54公斤,好同學蔡江河兄一直強烈推薦我練葉子老師教的功法,甚至要跟我住在一起,煮好吃的把我養胖(半年多來回到61公斤),我都欣然(同頻)接受。
所以,我練功前或吃飯前都會唸一下「感恩咒語」,一定有「感謝貴人蔡江河同學,還有所有的遇見…。」
可以說,人生一世,遇到了貴人,就猶如弄到一個梯子,爬上了,可以看得更遠,走得更高。
說實在,過去這一年來,我遇到的貴人很多,除了江河同學,還包括台中榮總的李醫師、教長期投資的牛哥、推廣太赫茲能量設備的俊達老師、詠勝老師,還有幫忙銷售咖啡店的善因小姐…。
往更深入的核心來探討,最終還得是自己都能認同或接受以上提到的貴人的理念與想法。同頻了,就一起「共振」,一起振翅高飛,飛向自由自在!
「因」是自己的努力,「緣」是外在的助緣。「自己」認真努力種下善因,又能遇到好的「助緣」,很多事就能如願而有成就。
所以,凡事都感恩,雖然我的好運沒有別人多,但只要是一點點好事(運),我就非常感恩了,當然,也感恩「壞事或壞運」——感謝所有的遇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