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12-11 achi
今天分享「載具」,統一發票的「載具」使用心得。
以前在超商、大型商場購物,賣家都會開立紙本的電子式統一發票,我會把它保管好,弄成一疊,方便日後對獎。但很少中獎(曾經中了千元),然後把那疊發票丟到垃圾桶。感覺拿回發票,就是在製造垃圾!
有時候,到超商便利商店買東西,結帳時店員會多問一句:「有沒有載具?」起先,我一頭霧水,什麼是載具?它跟買東西有什麼關係?
去網上搜了好幾搜,原來它是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,弄出來的雲端發票管理系統,透過個人手機(APP)就可以把我們購物時的詳細資訊(發票),數位化之後存儲在雲端。
只要你有個人的專屬載具,購物時,就不必索取紙本的發票。只要出示手機上的戴具條碼,讓收銀員掃瞄,發票就送往雲端,隔日就可在手機上瀏覽所有購物細節。
其實說是方便個人管理發票,從財政部(政府)的角度來看,就是防止逃漏稅,順便給百姓方便!哈…一舉兩得!
不過,回台東,去大潤發購物,不印統一發票,卻還是給你好幾張「優惠券」或「抵用券」,下回再來購物時,可以有些金額上的優惠。甚至購物明細也給你印出來,讓你的手要拎著一袋剛買的東西,另一隻手要握緊一疊的券或明細表。
其實都是多此一舉。有了載具,就可以瀏覽購物明細。像這次回台東,在南州加油,在戴具就可以看到「購買品項」,「95無鉛汽油,一公升30.1元,加了28.32公升」。
我有記帳的習慣,是在2022年的8月開始做起養成的,第一筆資料是「後龍福祿壽園區中元普度法會」的支出。那是使用「notion」設計出來的記中帳本,此後記到今天。

有了記帳習慣,就可以「鳥瞰」這五個月來的收支概況,從截圖來看,2022年後半段的五個月,我的財務狀況是呈現負債的!但個別來看,最後兩個月的用錢是比較節制的,有「盈餘」!
再看支出分類,就可以明白,錢都花到哪裡去了!從而讓自己思考,如何把錢花在剛需(刀口),使自己的財務向自由的方向靠攏。
因為只有把帳記好了,才能知道自己辛苦賺了多少錢、又花了多少錢,重要的是激發自己「存錢」的動力。
美國金融顧問大衛巴赫曾說:「每天少喝兩杯拿鐵,30年就能省下70萬元。」這就是著名的「拿鐵因子效應」!
大衛巴赫這句話,源於一個真實的小故事:一對夫妻,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鐵咖啡,看似很小的花費,30年累積算下來,花錢竟然高達了70萬元。
有了記帳習慣,就能夠回頭檢視自己的消費軌跡,才能意識到原來辛苦賺來的錢,是在那個管道浪費的!
有了載具的使用,記帳就更方便了,甚至,省去紙本發票對獎時浪費的時間,雖然只有十幾分鐘,這時間特寶貴的,用來看書、吹太赫茲能量保養身體,都是好上加好的又吉又利!
長期投資理財達人牛哥說,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管理,首先要…
牢記這七個詞彙,才能輕鬆駕馭金錢…
收入、支出、資產、負債、現金流、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。
記帳會是駕馭金錢的基礎或起步。現在有了「發票載具」,讓記帳更省時省事,卻能掌自己的現金流向(進出或收支),如虎添翼。
用艾爾文的富朋友語錄做結論:省小錢靠記帳,賺大錢靠投資。沒有存不了錢的人,只有不會管錢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