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11-15 achi
昨天聊到,情緒在健康、財富之間有著決定性的關鍵地位。
通常,我們會認為「穩定的情緒」才是情緒管理的王道。我也一直是如此的想法,但,更高階的情緒表現,不只是求「穩定」,而是要讓情緒得到解放,要修煉到「情緒自由」的境界!
佛洛伊德曾說:
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,
它們只是被活埋了,
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。
避免情緒被活埋,就要讓情緒自由——不被情緒左右或支配,要把自己置於情緒之上,並有能力支配情緒,可抓可放!
更深入地說,我們難免會遇到諸多負面情緒,如悲傷、焦慮、憤怒、恐懼,能在這些情緒中覺察它們的存在並接納它們,保持內心的平衡和寧靜,不受它們的支配。
這不容易做到,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是從「心」產出的,在此同時也要把同一顆「心」給擺平,弄平靜,算是很大的考驗。我們不可能把心給除掉,以達到永遠沒有任何情緒的出現!
老子的話給「情緒自由」很好的註解:
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
(當然你可以做其他的解釋)
據說老子是看到水面上有風,水波漣漪起伏不定,但水下卻依然寧靜無波,於是有了上面這段智慧之語。
老子的話用在「情緒自由」真是再恰當不過了:就像這麼深的水流,不論表面遇到多大的強風暴雨,掀起多高的波浪和起伏,內心卻始終像水下那般平靜如一,不被外在的變化輕易影響。
丹尼爾·戈爾曼在他的著作《情商》中提到,「情緒智能的核心在於能夠辨識並管理自己的情緒。」
換句話說,「情緒自由」的關鍵不在於「控制情緒」,而是學習「與情緒共存」,並且能夠理性回應生活中的各種挑戰。
這就像大海,海面或有浪潮的各種變化,但在海面之下及至海底之間,肯定是理性靜默的狀態,縱有海流,也是厚實。海面的起伏變化,是受到「外界」風雨的大小的影響而有所變化,正如「風平浪靜」或「風強浪高」。
人的情緒會起伏變化,也是同一個道理:受到「外界」的環境變遷、閒言閒言,從眼耳口鼻進到內心與心理狀態的預期互相撞擊而出現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說好話的理由,因為多數人聽到不好的話,情緒的波動會很大,甚至會反過來傷害那個說他不好的人,有可能釀成不幸。
但我們無法控制任何人時時處處說好話!,甚至被某些不良情緒「傳染」。
可以說,情緒無時無刻都在影響我們。然而,情緒真的是外在不可抗力的牽絆嗎?我們真的要在別人的情緒世界中失去自我,任由他人左右自己的內在狀態嗎?當然不是!
通過覺察情緒、建立情感的邊界線、接納不完美的自我、專注當下,學會情緒自由,就能正走向內心的平靜與成熟。真正讓情緒獨立與自由——這比高喊台獨更有意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