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11-09 achi
時序進入冬天,冬令進補似乎是咱們華人很重要的養生習俗,所以,薑母鴨、麻油雞的熱食成了眾人在冷天裡,讓身子發熱的方法之一。我本來也如此想的,年輕時,通常會到街上吃麻油雞充當晚餐。
在高雄市三民區建興路和正興路的丁字路口,一家「阿誠麻油雞」是常去「高觀」的店家,生意好時要排隊。那時50多歲,對冬天的養生沒有深入的概念,遑論要優質養生!只想吃熱呼呼就覺滿足。
吃這些大家以為的冬令食補雞鴨大餐,其實是在自我傷害!
這裡面的迷思,是很表面的想法:熱了就吃冰、冷了就吃熱食,其實是有違身體裡精密的運轉所需:夏天要熱補、冬天要涼補。
道理很簡單,夏天,毛孔是開的,五臟六腑的熱氣都已從毛孔散發出去了,此時是處於比較低溫的狀態。
但因為人們覺得外部的氣溫很熱,「體感」就是熱,於是拚命灌涼水吃冰品,這讓原本就低溫的五臟六腑是冰上加冰,更冷了。
於是原本應該有37℃的五臟六腑就更受傷!長期這樣把體內的溫度強迫降溫,讓免疫力下滑,於是很多病就莫明其妙出現。
在我們華夏,懂中醫的人都知道,吃前述那些重鹹、重油的熱食,恐怕會更傷身!請看底下的影片,是「猿猴式原地超慢跑」的發明者葉子老師的說明。
《體溫上升就健康:實踐篇》的作者齋藤真嗣指出:
體溫只要降低一度,免疫力就會下降百分之三十。
免疫力包含「對抗體外來的威脅」、「對抗來自體內的異變的能力」。
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的人,一旦感冒就不容易康復;
免疫力低,會使得免疫系統發現體內產生異常細胞的能力也降低,容易罹患癌症。
由此來看,任何讓五臟六腑(身體)降溫的行為都不足取——盡量避免!
其實,更重要、最容易又最便宜實惠的養生之道,就在平日的喝水。水量要適時補充,讓體內六百兆細胞都能吸收到水份,重點是要喝溫水,絕不要喝冰冷的水或飲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