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10-07 achi
我決定了,提前一個月(下個月)回診。讓醫師看看他去年手術過後的腎,經過病者(我自己)近一年用心的調養之後,現況到底如何。
去年最後一次看診(12月6日),醫師說,還有兩公分的石頭沒法用內視鏡「摳」出來,「就留在裡面吧……!」
我才不會想讓它繼續留著!我用盡自己能掌握的方法,透過練功(運動)、太赫茲能量的加持、足夠的營養攝入、多喝水、規律的生活作息…,讓石頭自己跑出來。
就像龐良俊說的「喜出望外」,這詞用在腎結石自己排出體外,真是恰到好處。龐兄真是頭腦好啊,能想出這麼貼切的形容詞,自歎不如。咱們同門師兄弟,與有榮焉!
我到台中榮總的官網打開預約掛號,看到理想的預約日期全是「額滿」。只能往後挑一個合適的時間點,但也無法擠進前50!
原來,很多人生病了,並且病得很重。我們的社會沒有因為醫藥學界的進步,讓更多的人保持健康;反而越進步的醫學,讓生病的人數不減反增!
但,嚴格講起來,也不能把責任全推到醫界,他們只不過用特殊的專業,幫人們的病體「止損」而已。「健康」這件事,百分之百,都是任何人自己的責任。
如同,開車在高速公路上,維持交通順暢,用路人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——在駕駛座上低頭撿拾掉落在踏板上的手機或其他物品,是被嚴格禁止的,因為太多的事故都與駕駛人的「 分心」相關。
我們自己的健康出問題,多數也是「分心」——不在乎或以為有醫院當靠山的想法——造成的!
過去的我,也有這種想法,但躺在手術枱上的那一刻,才驚覺,何苦致此?有種「悔不當初」的懊惱,悔著惱著…,就失去知覺了!
幸好,相信醫師高超及嫺熟的醫術,近六個小時的時間,「盡力摳出」石頭。說真的,麻醉醒後,看到那一袋從腎裡摳出的有點血水的石頭,我先是驚嚇了一下,然後有如釋重負的快感。
心裡還是默唸著,謝天謝地謝父母,謝謝醫師們的辛苦摳石頭,有著雕塑家那樣的細心、耐心和涵養,把我雕成接近健康的模樣。
「回診」只想確認這一年來,自己百分之百為腎的健康負責之後的「成效」達到什麼程度。
當然,自己目前能夠感受的成效很明顯:
- 有半年之久,卯時一定排便,去年手術住院那段期間,嚴重便秘,吃醫師開的軟便藥無效!
- 住院時的體重56公斤,出院後一度掉到54公斤,目前增加到61公斤,還在增重之中。
- 血壓維持在120/79/70的水平,高不超過130,低不會超過80,不吃處方藥!
- 肌耐力及核心肌力強很多,伏地挺身、仰卧起坐一次可以各做20下,仰卧踩腳踏車(空中腳踏車)150下。以我六十好幾的年紀的病體,這樣的程度已經可以唸阿隬陀佛了。
- 從竹南開車到台東6個小時,中間只休息兩次,一次10分鐘。最近一次是往返台東長濱和竹南,全程1020公里,單程510公里,花去7個半小時,精神體力還行!
總的說來,自己的健康要自己費心,要自己顧好自己。病了痛了,沒人可以代替自己痛,頂多你會聽到「感同身受」,鬼啦!這種安慰的話,若能讓人不病不痛,我會把你當成神來拜!
有句話說,時間花在哪裡,成就就在哪裡!如同這個很熟悉的雞湯:
把時間用來喝酒,成就了酒量。(也讓肝嚴重受損)
把時間用來抱怨,成就了怨婦。
把時間用來挑剔,成就了刻薄。
把時間用來學習,成就了智慧。
把時間用來提升自己,成就了夢想。
要多加一段:把時間用來鍛鍊身體,肯定會成就健康。這是我親身的體驗。
不管現在的你健康狀況如何,開始你的健康旅途吧——從自律開始,撥一點時間給「照顧身體」這件事,運動、睡覺、吃營養、多喝水…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