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9-11 achi
最近網購一台小米體脂計,除了體重、BMI(體脂)之外,到現在還沒有搞定他廣告中的能夠分析25項身體組成指標,包括心率、身體水含量、脂肪量、肌肉量、肌肉百分比、內臟脂肪率……。
這也不是買小米體脂計的主要目的,只是想讓它取代用了十幾年有指針的物理磅秤,能測出體重就好。
因為這個秤放在台東老家特久的,我把它帶到海口,或許太過老舊了,不怎麼靈光,測出的體重有時太輕,有時太重,一天裡的數值變化很大。
這對控管體重很不方便。於是想要買個電子磅秤,最後選了小米。主要是能透過藍牙的傳輸,把數據送到手機的APP,對自己的體重或體脂率可以一目了然,藉以控制其他影響體重的因素。
例如飲食、睡眠、運動、情緒……,對體重的變化都是很關鍵的因素。
自己曾經失去健康(九年前小中風),那時是有點肥胖的,正確的說法是體脂率超標!
這九年來,對體重的控管真的沒有放太多的心思,於是健康又亮出黃燈,似乎在警告周某人:不要又體脂超標或太低!
體重是客觀評估人體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,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。
稍微對健康有基本認知的人都知道,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、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疾病、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。
儘管如此,但還是有人不能堅持透過合理飲食、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,防止超重、肥胖和體重過輕的情況發生。
甚至對飲食食材本身的質與量沒有瞭解清楚,就「亂吃」,或因為「299吃到飽」就沒有節制地、像是「灌香腸」那樣吃到撐!這些對健康都沒有好處。
定期監測體重、腰圍等變化和評估體重狀況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我曾說過,五月底,為了太小的腰圍,去買了兩件30腰的長褲,到八月底就覺得這腰圍配不上逐漸增加的體重!
要把之前藏在箱子裡的適合現在腰圍的長褲給翻出來穿,甚至去網購比較寬鬆的休閒(運動褲)來撐「場面」。
專家說,健康體重取決於能(熱)量攝取與消耗的平衡。「平衡」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關鍵。所以,在控制總能(熱)量的基礎上,要能保持平衡飲食模式並長期堅持。
什麼是「平衡飲食模式」?那要看你現在是屬於超重肥胖或是體重過輕。
超重和肥胖,就少吃高熱量食物,如油炸食品、含糖烘焙糕點、糖果、肥肉等;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全穀物食物、新鮮蔬菜、水果等。
我和江河同學現階段很注重這些飲食細節。每餐先吃水果,再吃其他。其次規律飲食、控制進食速度、避免暴飲暴食,也是有利於控制體重(脂),進而維持健康。
體重過輕的人,應排除疾病原因,並根據目前的健康狀況、膳食和運動情況,逐漸增加能(熱)量的攝入,使其達到相應的或稍微高於推薦的水平。
太瘦不好,太肥也不好,平衡最好!有一個可以測出體脂的體重計,對於控管健康是很大的利器。
江河同學經常跟我說:我們這種年紀的人,健康最重要了,要是倒了,那就真的倒了,別指望子女或什麼人來陪伴或照顧你,靠自己吧!
所以,平日裡,把錢花在維持健康這件事情上面,不必猶豫,花下去就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