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9-03 achi
繼續昨天的話題:布施…,也可以說是「施捨」。
今天是中華民國的軍人節,先跟軍人朋友們致敬,大家都辛苦了,要堅守崗位嘿,快樂地幹軍人該幹的活。其實這也是一種布施——用生命在布施——捨命從軍,但把福報全給了百姓!
當年,我會選擇以軍人做為職業,多少也是受到那些「學長」或「學姐」們來台東高中招生宣導的鼓舞,他們不僅外表挺拔、威武,口才真棒,講得頭頭是道,「國家需要我們年輕人……」。
但,後來我會從軍,完全是為了那份微薄的軍饗——薪水!
這是真心話!因為民國60年代,大家都窮,即使軍公教都很窮,薪水很低。為了不讓父母的經濟負擔過重,總要有人犧牲一下(尤其是長子)前途,去賺點錢貼補家用。
於是我也去當了「學長」——讀軍校。
是舅舅鼓勵我去讀軍校的。他說,讀書是公費,還有一些津貼可領,畢業後就有工作,馬上就有薪水,「你們家就有3份收入,你阿爸阿母就會輕鬆很多……」。
我聽了舅舅的「鼓勵」,用生命布施——捨命從軍。當時有簽生死狀,意思是,要是被派到前線,回不來(S在戰場),「那是你自願的」!
看在錢的份上,生死狀是簽了!但後來,兩岸沒有再發生軍事上的衝突,45歲,我就退出軍旅,那張生死狀隨著「兵籍資料」銷毀了。
以後兩岸會不會有軍事上的衝突?阿摘!天知道。
但「天」會把福報給願意佈施的人,不管你有沒有從軍,只要肯布施——願意給別人某種東西,老天不會「虧待」你。
布施就是昨天跟你說的「捨得」,或是用「施捨」也行,有捨才有得。布施這個詞帶有宗教的味道與色彩,特別是佛教或道教,但對那些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來講,就沒有那麼「親民」的感覺。
所以,我用「捨得」兩字,比較「通俗」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,不就是捨命換(得)來信眾的幸福?!
「福音」是《聖經》裡常出現的兩個字。
不管信耶穌或信神、信主(我不是信徒),我的理解是,常讀《聖經》就是在說出「福音」,或者說是傳福音,這肯定會有福報,對吧?
幾個叫我舅舅的外娚女,就是信主傳福音的人,覺得她們就很有福報——總能反省自己,替別人著想,讓彼此(夫妻)的生活更和諧快樂!
這就是布施、就是捨得!聽她們上台說「見證」,說故事或經歷過的某些事,後來都能平安沒事,歸根結柢就是願意捨,捨去自私、捨棄成見、捨去固執,因為捨,所以有所得——幸福的感覺。
這些(布施或施捨),老早就跳脫宗教的框框,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。若要生活得更自由自在,就要在「布施」或是「給予」做點什麼。
就像葉子老師不收費、不賺大家一分錢,把「猿猴式原地超慢跑」這套「找回健康不是夢」的功法免費傳授給大家,就是典型的布施。
他說,「我是發願要這樣做的,因為看到自己的媽媽還有自己曾經有過的痛苦經驗,我雖然天天夜跑,但看了中西醫,感冒就是不會好,後來研究發明了這套功法,自己練了有效,讓大家也來練功,找回健康…。」
其實,要是收費來教這套功法,葉子老師是可以賺得盆滿缽滿,成為有錢的富豪。但他捨此不由,意在什麼?
他是媽祖的信徒,有著慈悲普渡眾生的襟懷。他常說「境由心轉」。如果我們能淡化我執的貪心,多做一些利益社會人群的事情。那麼,我們因此會活得更幸福。
聖嚴法師說得好:「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,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。」我們所謂的「布施」,說來說去,就是「給人方便」。
星雲大師進一步解釋:
所謂「方便」,比方讚美人一句好話,就是給人的方便;
在路上設一個指路牌,不讓人走錯路,就是給人方便;
施茶給人解渴,就是給人方便;
為人解決疑惑,都是給人方便。
過去佛教講慈悲,儒家講仁義,基督教講博愛,都是為了給人方便。
只是方便上面要加上「善方便」,那才是真的「方便」。
不過,我要講一點公道話,不要什麼事都期待別人給自己方便!自己也要為自己布施一點東西——投資腦袋,一天一學習、一天兩成長——腦袋和口袋都成長。未來的福報自己有,別人肯定也會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