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7-26 achi
看到一篇「激勵」性的文章,結尾這樣寫著:
對一個(惡)人最狠的報復,不是指出他的問題,而是從記憶裡清空他,行動上遠離他。
後面三句很管用,也很認同這樣的做法。不過,「最狠的報復」這五個字,看起來殺氣騰騰,感覺不是很好,有討論的空間!
這五個字,本質上也是以暴制暴或以惡制惡,沒有心存一絲善念,而是在惡的螺旋中打轉,最終以惡為結局,傷的是彼此,誰都沒得到好處。
會有這樣的「結論」,是因為該文章的前面提到,若面對一個「惡人」,處理的方法就是「裝傻及裝啞」,心裡明白就好,不用說出來。
因為,說了,會傷害彼此的感情,甚至引起對方的反感,或是發生「意外」。
那句若能改成這樣,就很棒了:
對待惡人最溫柔的方式,不是指出他的問題,而是從記憶裡清空他,行動上遠離他。
我們從小到大,交過的朋友肯定有這一類的人——壞人或惡人。從「個人」的角度來看,在處理人際關係中,就有參考運用的價值——用最溫柔的方式對待惡人。
其實,誰是善人或惡人,標準因人而異,多數是「對我有利或有益者,就是善類」;反之,「說我壞話的人,就是壞人!」「擋我財路的人就是惡人!」「擋我升官的人更是惡人!」「讓我活得不安穩快樂的人,就是惡人!」……
在海口這裡,搞了六年多的咖啡店,人來人往,可以從制高點看到這個小村莊裡的「社會百態」。
有時會發現,「某些人」在甲群組說的是一套,在乙群組說的又是另外一套,相當符合前面講到的「惡人」特性。簡單的說就是:見人說人話,遇神說神話!
最終還會看見,少數的「某些人」仍然可以活躍在兩個(屬性或個性不同的)群組中,撈到自己想要的好處或利益。
這有點恐怖!其實,不是那個「某些人」厲害,而是兩個「群」裡的人都明白,有這號人物在為惡,大家心知肚明,不明講而已!
這也就是A妹來店裡,像是在躲貓貓一様,就深怕有惡人在外面講東講西(我至今不明白這個講東講西到底在講什麼?),A妹說:「會讓人家不敢抬頭走路!」
上上個星期,A妹跟她的小學同學幫我們搬運大型家俱到倉庫,一到倉庫門口,就溜進旁邊的雜貨店。她說:「要是被某某某看到,某某某會到處宣傳……。所以,不要讓某某某看到!」
哎呀!我就納悶了,幫我們搬東西有犯什麼天條嗎?幫我們(我和江河同學),其實就是在幫店老闆,店老闆不也是A妺們的朋友嗎?
若是做好事,會帶來不好的「名聲」,「天條」合理嗎?
哎呀!好無奈呀!如同這次颱風,高雄市淹大水,害慘了市民,要是市長還是韓國瑜,會不會被罵到光頭變臭頭?當初清理下水道工程就被說三道四了,還被罷免市長職務,是犯了「天條」的什麼罪?
有人怪罪到時雨量超標!那就是老天有錯了?
要是有萬全的、對應的防災措施——能容納超標的時雨量水準,是不是就能安心過日子?是多數市民不讓韓市長繼續完成及完善下水道工程,「中途」把他轟下台!怪老天,不如怪自己呀!
有些時候,真正的「惡人」就是自己,不能看見自己的惡,不能幡然醒悟,那就沒有救啦!
何不溫柔對待這個惡人(自己)?從記憶裡清空「他」,行動上遠離「他」。讓自己「回歸校正」成為善人。我們一定要永遠記住:善有善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