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7-17 achi
昨天,我們又到傳統市場補給食材,跟往常不一樣的是,江河同學在買魚的攤位,下了重手,幾乎是買很貴(高級)的魚回來,其中一袋是土魠魚,2片360元。還有香魚2尾(一尾約75元)。
我還住高雄時,自己去市場麵攤吃午(晚)飯,總愛叫一碗薑絲土魠魚湯,才4塊魚肉,沾哇沙米入口,誠是大雀幸,但要價75元!這魚…的確「很高級」。
我很認同他說的:「我們不再年輕了,食量有限,再怎麼會吃,就那些少少的斤兩,況且還要求七分飽,要吃得夠營養、吃得多樣、甚至要吃得有滋有味。花自己賺來的辛苦錢,沒有理由不對自己好!」
所以,買好一點的、或說貴一點的食材,對自己好一點,才對得起在地球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千辛萬苦!
何況,我們是要幹活的(現階段要幫忙處理屋子 [ 店 ] 出售的相關事情),每天搬東搬西、掃地丟垃圾……,汗流浹背,衣服濕了又乾、乾了又濕。暫停休息時,做好吃的,祭拜五臟廟,理所當然!
我們生性都省吃儉用,到了現階段的年紀,節儉更是生活上重要的指導原則。這其實和「極簡主義」的生活旨趣是相通的:少而精,數量極簡,但品質優選!
你有沒有發現?貴的東西除了貴,很少有其他問題,便宜的東西除了便宜,其他都是問題!這條「定律」不曉得是誰規定的,但事實通常就是如此。
我們在打包家俱時,實木材質和合板材質相比,還是實木吸引人!所以,江河同學可以花一點時間及材料錢,把一張實木(杉木)的4斗矮櫃整理成跟新品一樣,留著自己用。但擺在家俱行,肯定「秒殺」賣掉!
這裡必須澄清,買稍貴的魚來料理,並不是生活中的常態。換句話說,這不代表我們生活中每件物品都要買貴的。而是要在經濟能力範圍之內,追求「東西」的實用、優質、耐久、耐用。
就像之前跟你提到的六樓加壓馬達不能運作,其中有一些原因,找到它,用3百塊零件取代故障品,(不必花六七千元買整台新品),就能讓加壓馬達啟動正常運轉,生活品質就提升了。
極簡或節儉不是目的,而是一種提升生活品質的手段。或者說,這是一種「態度」,一種量力而為的態度——事實上是把100元變成具有1000元價值的能力。
快樂愉悅的生活,要自己用心去規劃與設計,從買魚的經驗中,我們只是在「與其囤數量,不如重品質」之間做選擇;或這樣說更精確:同樣的購買力,買多不如買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