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7-08 achi
江河同學說,我們都是領政府的「救濟金」在過日子,所以政府不能倒!
這是和鄰居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時的玩笑話。救濟金就是「錢」,就是他領的勞保月退,我領的軍職月退,他說「錢不多,大家都要省著用」。
我們真的省吃儉用,一天三餐加起來的伴食費,一個人就是100元上下。
這當中有些食材是江河自己家的菜園裡採摘的,有些是鄰居或朋友送(捐)的——這間店有點像是「被信眾供奉的寺廟」!
昨天我們花了一千六百塊(他一半我一半)到市場買東買西,打算吃半個月,也多虧把冰箱保養得很好,可以容得下半個月的食材份量。
我在臉書分享的「冇𠕇有卤味」,就是他花了一個白天的時間親手搞出來的,可以吃很久。他說:「猜猜这些卤味(七大盤)成本多少錢?不到台币300块,你相信吗?」

我們真的超級省吃儉用。除了吃,幾乎沒什麼其他東西值得消費。對我而言,頂多就是機車或汽車加油,一年半載才網購一支三、四百塊的老花眼鏡……。
江河更省,手機月租費沒有吃到飽,一個月限制流量2G,149元。「因為不出門,就是宅在家,就吃WIFI,2G一個月用不完!在海口,也是吃店裡的WIFI上網,簡直吃到撐!」
節儉成性,有其源頭起因。我們都領了「敬老證」,年紀有了。但是,60多年前的小時候,本來就跟當年的政府一樣,沒什麼錢!有的就是為了存活而拚命工作的能量,從雞叫之前做到鬼叫之後!
於是血液裡面的DNA烙上「勤勞節儉」的印記,至今仍然清晰可見。
曾經有幾年,我的這個印記被埋在土裡,看不見,也忘了它的存在。因為「信用卡」在搞怪,把「寅吃卯糧」活生生實踐了十幾年!
又於是,負債累累,日子賊難過的!但有江河同學的指點,以及生活中他親身「示範」的林林總總,提醒著:「要省吃儉用,尤其領政府的『救濟金』,更要計較斤量,多攢一點就是富一點。」
江河同學本性節儉,但也不是摳到不開門,懂投資理財,在海外也有投資項目,「未來,一年就有美金六位數的被動收入。」
我們想的都一樣,除了節流,也要開源。
昨晚參加「財商牛哥」的線上課程,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知識及心法。牛哥(牛老闆‧劉建鑫)的一句話很吸引我:「自律才會自由」。深以為然。
節儉本身就是自律的行為。自律這件事,有時候會讓人不好受,必須忍受煎熬,甚至近乎自虐的狀態。
人們不容易自律,都是吃不了苦所致,通常3分鐘熱度,然後就涼了,打回頽廢的原形。
真正的自律,是發自內心想著的「一定要改變」。只有當你百分之兩百想要變得更好,自律(吃得苦中苦‧放為人上人)才會逐漸成為一種習慣。
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,自律就像呼吸一樣地自然!
去年底買了、也看過牛哥的書《月光族存到500張股票》,他所謂的自律,是指存股過程中的不被消息左右、不被股票漲跌影響、不被人云亦云牽著鼻子走!但這太難了。
因為多數人都想一夜致富,受不了「慢慢變有錢」的煎熬。於是只有自律(堅定不被干擾)的人,日積月累之後,才有機會創造被動收入,才能擁有「不想幹什麼就不想幹什麼」的自由!
沒有人要為我們的人生負責,包括自律在內。或許父母、子女、朋友或另一半為了我們好,會督促我們做某事,但也僅止於「督促」,若他們對「督促」也不夠自律呢?
只有自己把自律變成一種習慣,把堅持變成一種態度,人生才會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變得更好,這個「更好」就是「自由」。
所以:「自律才會自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