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6-20 achi
這半個多月來,我有些「飲食習慣」正被調整(改掉),特別是早餐。以前的早餐,多半只喝鮮奶、吃一顆水煮蛋、兩片葡萄吐司或燕麥饅頭或榛果麵包,有時買顆水煎包,大致就解決了。取而代之的是……
各式水果(木瓜、蘋果、芒果、鳳梨…),綜合豆漿(黑豆、黃豆、麥片)或麥片牛奶,水煮蛋或荷包蛋,燕麥饅頭,有時是南瓜稀飯或瓠瓜粥……,標配是一杯紅茶或普洱茶。
這樣的改變,都是因為江河同學的一句話所致:「你儘管去整理屋子(因為店要出售),我負責三餐。有空檔就幫你整理房子……。」
上個月(5月中旬)我們一起回台東住了4天,因為「過幾天就要回海口」的預期心理,冰箱裡沒有存放過多的食材,早餐就是簡單吃,但是午晚餐就開始領教了江河的功力。
這就是我曾分享過的想法:「若是心中有愛、有趣(用點心思),就能把生活過得風情萬種。」
這半個月來,開始習慣「風情萬種」的日子,特別是三餐的吃,以及在吃的當下,我們聊到的任何話題。
最美麗的花園都是人工造出來的!渾然天成者太少了,幾乎不存在。生活也是,只有用心去設計、打造,日子才會多彩多姿。
這個道理大家都懂,但就是不容易做到,因為,大家都有不同形式或內容的牽絆:「上有老、下有小,夾在中間,壓力很大……」,所以想要過一個多彩多姿的日子,會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於是,道理蓋過習慣,原本認為的「早餐要吃得像皇帝一樣」,被生活重擔壓到只能「邊走邉吃」——上班途中在車上吃,「有吃就好」的隨便應付一天的開始。久了,日子就淡而無味!
「那就等吧,等退休之後再說。」這是多數人無可奈何的人生規劃。但有時,計畫趕不上變化:年紀越大身體狀況越糟,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成了負向螺旋,美好的人生就希望渺茫。
或許,我跟江河同學的「優勢」是都退休了,不用煩惱生活費用……。這當中很重要的關鍵是「健康」。
我們都有年紀,也有共同的意識:健康才是支持日子多彩多姿的重要柱子!
稍早我在臉書分享一張左手冒出汗珠的照片,這是我們吃早餐之前的「習慣」,一定要讓全身濕透,要汗水淋漓。
「我在練功前,就把昨晚備好的黑豆、黃豆、麥片放到機器裡邊打邊煮,電鍋裡也沒讓它閒著,練完功,開啟飲水機,休息15分鐘,就有熱水可以泡茶……」江河在今早用餐時,說了一桌的早餐就是這樣做出來的。
一個清晨,有很多事可以做:練功、做早餐、削水果、泡茶……。很難嗎?有心做到,就行。更重要的是把它變成「習慣」——習慣多彩多姿,習慣風情萬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