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4-06-11 achi
昨天(端午節)下午完成兩件都很重要的事。
先到後龍福祿壽生命藝術園區(我周氏神主牌位安厝在此),祭拜祖先,請祂們喝普洱茶、吃水果及粽子。隨後到新竹縣峨眉鄉山上,拜訪江河同學在大陸打拚事業時的「戰友」。
祭祖這段,江河同學全程參與,他說「周教導」(先父)教過我們,那是讀華源國小的記憶。「我讀知本國中,也有去建和國小轉轉,但沒有遇見教導。聽說曾春池有遇見過。」
這種想要見到「恩師」的企求,像極了到五月天的演唱會,來到阿信的面前,和他握個手,再對著阿信手中的麥克風,唱出一句記憶深刻的歌詞那般的榮幸與愉悅。
這些都是三生註定的緣份。一念至此,我們都很虔誠地恭請祖先們享用好喝的茶,美味的肉粽……。
在園區停留一個小時之後,我們前往下個目的地——新竹縣峨眉鄉那尊大彌勒佛附近的農地,江河的朋友暫時棲身的地方。
山上沒有確切的地址可以讓導航機找到目標,即使用google地圖也找不到。就設定峨眉鄉公所為大目標。繞過彎彎曲曲的山間小徑,人煙稀少到有點恐怖。最終來到一個類丁字型的叉路。
這個叉路有個民宿「拾月山房」,算是很明顯的「路標」。江河同學撥微信電話,「左轉,走上坡那條路,我在路邊等你們…」,他朋友給了一個明確地方向(位)。
老朋友見面,特別開心,話匣子一開,一直到晚上八點吃過飯後才很不情願地蓋起來!
江河下車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園拽一顆大瓠瓜,重達6.9公斤!朋友的內人也去冰箱取出「剛摘的苦瓜」,一起送給江河。
住在山裡,就是「靠山吃山」,用心播種,好吃的蔬菜水果就會出現在視角裡,甚至就進到嘴裡、肚裡……。在山裡,要餓肚子,不容易!
山裡還可以養雞,生蛋。晚餐的菜色就有一道煎蛋,是自己的雞生的蛋。這畫面,又把自己拉回小時的記憶,當年住華源村,老媽也有養雞,也有免費的雞蛋補充營養。
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,離我們越來越遠了,在都市叢林幾乎難得一見。在都市裡,用手機按幾下,就有外送小哥或小姐姐把食物送到你跟前。
我還是喜歡山裡的生活。安靜、自在、放下……!
後來我們去逛附近的「別墅區」。原來,口袋深的人,在假期或特定時間,會來到山裡放空,釋放工作上的壓力。
山裡的空氣真是清新怡人,仿佛置身世外桃源。不過,我故意挑起一種比較心:「江河的老家也在上裡,不過,可以面向太平洋,看到大海,心量更廣濶!」
江河也補上一句:「這山裡就缺大海!」老朋友也同意,有海的地方,心境肯定會不一樣。
不過,「既來之則安之」,山裡自有山裡的美與好。沒有海相鄰的地方很多,但這附近有「湖」,地圖上標註是「峨眉湖」,其實是「大埔水庫」。有山有水,也該滿足了!
我們被留下來吃晚餐,他們大多聊往事——在大陸闖蕩的日子,有很多,只能在飯桌上提一提,離開餐桌,「哦…,都是醉話啦!」
這一叨擾,時間來到晚上八點,月亮都快西下了,佔用了他們睡眠的時間。「我們在山裡,七點多就各自回房間看電視或睡覺,隔天清早(其實是半夜)兩三點就起床,去巡一巡田地。」
我們載著戰利品——瓠瓜和苦瓜,在胖狗小莉的吠叫聲中離開山裡,追著月亮回到海口!江河說,下次不知道何時再見朋友一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