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3-10-19 achi
「吃」,對人類來說,太重要了,這是生存的必要動作。從出生那一刻起,張嘴哭之外,就是要吃——吃奶!
嬰孩沒有牙齒,吃奶是可以活下去並成長的唯一方法,流質的營養品直接從嘴裡、喉嚨滑進胃裡,讓嬰孩的細胞一直分裂——成長。
接著,牙齒一顆又一顆長了出來,吃奶變成輔助,能咬東西了,能咀嚼了,更多的美味、美食開始衝擊嬰孩的味蕾,於是嬰孩漸長,成了兒童、少年、青年、壯年……老年,吃奶成了想不起來的「記憶」!
從出生到變老,吃,從來沒有停止過。能讓老人「返老還童」,回到或重溫吃奶的「美好」過程,就是讓牙齒掉光!有時候不必掉光,只要(拔)掉了上顎左右兩顆大臼齒,吃美食,頓時成了困難。
養成餐後刷牙的習慣
這是我失去兩顆上顎大臼齒之後的經驗之談。任何人在還沒有變成老人之前,一定、必須、絕對要養成「吃」東西之後,立即刷牙的習慣,讓口腔保持清潔狀態。
早上…想像一下,你上完廁所,不沖馬桶,讓它擺到晚上睡前再沖…。飯後不刷牙,就是這個情況,一模模一樣樣!
一天只有起床刷牙、睡前刷牙,總共2次,是不夠的。要把如廁後沖水的習慣用在保養口腔及牙齒。
擁有一口好牙,是老人能擁有年輕的心情、快樂過日子的必要條件之一,擁有這個條件的方法,就是(至少)三餐之後立即刷牙,並且讓這個動作變成「習慣」!
解決了吃的問題,讓老人不顯老,至少還要養成一個習慣:
控制好情緒,少生氣
2009年因為探索端粒和端粒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伊莉莎白·布雷克本(Elizabeth Blackburn)認為,人類可能容易老的原因,來自五種「衰老情緒」:
- 憤世嫉俗的敵意。男性居多。
- 悲觀主義。會影響心理健康,女性居多。容易罹患與衰老相關的疾病,如抑鬱症、癌症或心臟病。
- 為往事傷神。
- 抑制思想。科學家稱之為「認知負擔」,「不想去想什麼」,久而久之會愈來愈難抑制負面思想。
- 常常想東想西。不能專注在當下的工作,就是「吃碗內看碗外」的意思,肯定不快樂!
布雷克本認為,人類的壽命取決於基因端粒,長端粒代表年輕細胞,短端粒代表細胞衰老。短端粒是人類細胞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她的研究顯示,老化是一動態過程,可能會加速或減緩,甚至可以逆轉。
90%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,
尤其女性,「生氣」還容易併發乳腺不正常增生,
不只胸悶,連帶會影響胸部發育,
還可能引起腸胃不適、免疫力下降、肌膚失去光澤與彈性,
讓你越來越顯老。
——美國亞特蘭大(Atlanta)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報告
科學家的研究都在告訴我們,沒有控制好情緒,容易生氣,不僅影響身體健康,還會加速老化。
解決之道,可以練習「冥想」——從深呼吸練起——釋放壓力。唱歌(卡拉OK)也是方法之一。另外就是適度運動,例如長跑、散步等等身心方面的鍛鍊,要天天做,才有效果。
老人不顯老的方法(習慣)至少還有5種,你就自己去探索!
重點是,無論年紀多大,無論皺紋多少,擁有「不服老的心態」,肯定是我們(老人)永遠不會老的關鍵基因——保持長端粒多於短端粒的狀態——體內有更多的年輕細胞!
長端粒多於短端粒,明白地說,就是永保積極進取的正能量:閱讀、幽默、多說好話、多做善事、把握任何可以增加收入的機會——學習、實踐!
總的來說,就是天天讓心情愉悅,微笑過每一天,老人就不會顯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