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3-10-17 achi
65歲似乎是一個里程碑,標記一個人正邁向「老」人的階段。從生理及外表來看,65歲的人被叫成年輕小夥子或帥哥,那……除非是小說情節!
哦!我這樣的想法,可能大錯特錯!
小說情節或許是這樣:91歲的老人,而且是女人,完成了鐵人3項;此人的外號是「鐵修女」。
這是真實情況,發生在美國。這位91歲的鐵人名叫麥當勞‧布德,是位修女。
她在50歲時就開始鐵人3項的競賽,球鞋還是跟朋友借來的,活到91歲,依然能跑完鐵人3項(游泳、腳踏車、長跑),證明年紀不是大問題,
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「老人」。國家法律「規定」滿65歲,就是老人,還頒一張「老人證」,憑此證明,可以享受很多優惠,乘車半價或免費,優先享用「博愛座」,這就證明你真的老了!?
這種「外力」強加在超過65歲的人,硬說他是「老人」,我們唯一可以接受的原因只有一個:站在「福利」的角度看世界!
但,真相是…
只要改變你對老化的看法,就能延長你的壽命。
——貝卡·利維《打破年齡密碼》(Breaking the Age Code)
所以,國家給的老人福利,欣然接受,並心存感恩。表示這個國家的某些主政者,還有一點點敬老的良心!
為什麼「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老了」?
存有「自己老了」的心態,就是縱容自己真的老了,這種潛意識的思維,力大無比,會加速人的老化,甚或死亡!
國家發的那長「老人卡」在某些方面是敬老福利,站在對立面來看,那是糖衣毒藥:你的腦海裡被植入一個晶片,隨時提醒自己:我是老人,你們任何人都得讓我!我是老人,我活不久了!
這會讓一個原本健康的老人,快速變得不健康:心理上的偏差,導致生理上也跟著歪斜惡化,體力大不如前,有時力不從心!
年齡增長,會讓人變老——老化,這是人類史上的想當然耳。變老或老化,往往意味著體力衰減、衰弱,這是千百萬年來,人類心懷的「預期」,早已成了潛意識的一部分。
面對老化的態度,將影響人們變老的體驗,並顛覆了傳統對老化的刻板印象,但如果你還是無中生有地對變老做出了嚴峻的假設——老了,什麼都不行。這會老得很不快樂,甚至讓老戛然而止——死亡!
貝卡·利維長期的研究實證,老,跟你想的不一樣,你可以活得更快樂、更長壽!
在台灣,2012年上映的《不老騎士-歐兜邁環台日記》記錄片,你還記得嗎?這是平均81歲的長者,心懷18歲的騎士夢,騎機車完成環台一大圈的壯舉。一時傳為佳話。
在此之前,她/他們先去監理站考上機車駕照,接著一起從台中出發……
老了,還有很多可以、很多可行、很多可能!
心態180度扭轉一下,世界又是另一個景象。不要縱容自己,覺得自己老了,就和別的人不一樣了,別人就得讓著我們。
其實是宇宙在「讓」著老人,是老人的夢想感動了宇宙,宇宙知道老人的夢想,會讓出一條路給老人去圓夢!這樣的「讓」才值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