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3-07-29 achi
《衝動的懲罰》是刀郎創作的歌曲中,我最早接觸的一首。一聽就愛死,愛到今天…。這首歌曲發行於2004年元月6日(正好是我母校的校慶日),這天我剛退役滿1個月又6 天。
時隔19年,刀郎再創新曲《羅剎海市》,發行於7月19日,到昨天的統計,點擊量已經突破50億人次。這歌,火到爆。聽說燒到韓國去了!
究其原因,也許就像多數聽(觀)眾想當然耳的,此歌此曲就是不帶髒字,並且很優雅地、很哲學地在罵某「一女三男」。這一男三女的無情批判,讓刀郎在演藝圈沈寂了十三年。算是報了一箭之仇。
《羅剎海市》是刀郎這次發行專輯《山歌寥哉》中的第二首歌。全專輯有11支小調歌曲。「山歌」,以小調為主。「寥哉」是「聊齋」諧音。《羅剎海市》正是《聊齋誌異》這本小說中的某個章節。
《聊齋志異》是清朝初年蒲松齡所寫的文言文奇聞軼事小說,用狐鬼仙妖描述18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。字裡行間透露出鬼比人還要有情義,諷刺當代的價值錯亂。
刀郎確是音樂奇才,《羅剎海市》藉古諷今,也參透西方哲學義理,「藉外刺內」,讀懂的人,就曉得刀郎在表現什麼道理。
大陸也是處處奇才能人,把《羅剎海市》的歌詞做了字字句句的解析。很多人建議大家不要限縮在「此曲是在批判一女四男」,沒那麼狹隘。
用比較高的維度來理解《羅殺海市》,或許更能活得自在。尤其最後兩句:
那马户又鸟,
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。
這裡特意維持簡體字,是我們用的繁體字,驢=驴,鷄=鸡。要先懂簡體字,才懂刀郎在唱什麼!
「那马户又鸟」就是「那驢鷄」,驢是笨的代表,這類人叫「馬戶」。鷄是指公鷄,每天早上應該鷄鳴叫醒眾人,這是本職本責,不叫了,就是怠忽職守,這類人叫「又鳥」。
人類的根本問題是,巔倒是非、搞混黑白、以丑為美。這問題沒有解決,永遠會活在「三寸的黄泥地」——糞坑!
我或許想太多,但怎麼想,《羅剎海市》的第一句「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」是不是也暗指台灣?
台灣這塊土地上,有很多現象就是刀郎口中的那樣:
只為那有一條一丘河
河水流過苟苟營
苟苟營當家的叉杆儿喚作馬戶
十里花場有渾名
她兩耳傍肩三孔鼻
未曾開言先轉腚
每一日蹲窩裡把蛋來臥
老粉嘴多半輩兒以為自己是隻雞
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
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
勾欄從來扮高雅
自古公公好威名
人性,就是有他好的一面,也有不好的一面,古今中外都是。所以,刀郎說:「愛字有心心有好歹,百樣愛也有千樣的壞,女子為好非全都好」。
問題就出在驢不知自己是驢,鷄不知道自己是鷄!用成語來說,就是不自量力,不知好歹,德不配位!
一首歌,能喚醒什麼嗎?或只是火一時,流行一陣子,隨著時間冷卻了,就又回到原點:那马户又鸟,還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