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3-07-25 achi
導航機對很多人來說,不可缺。我自己是花了800多塊買斷樂客導航APP,用了有6、7年左右。幾乎不用谷哥的地圖導航。
每種導航軟件各有千秋。
(題外話……但我看中國大陸的新能源車的介紹,導航這功能是標配,不知有沒有限速的提醒?唉呀!想太多了,在當前政局之下,在台灣島上想駕駛大陸的新能源車——癡心妄想!)
我買樂客導航,鍾情於兩個功能…
一是速限提醒(包括區間測速起點終點);二是隨著距離的接近,更新測速照相機距離的警示:「前方○○公尺有測速照相」。這2個功能「間接」幫我守住荷包 😊。愛死了!
更棒的是,我是用淘汰的iPhone 6裝了樂客導航,APP跑得很順暢,不會卡頓。
谷哥地圖的導航功能就缺了這塊,除了「向右轉」、「向左轉」,沒了。
這兩款導航軟件,共同點就是都會導錯路,並且都不會「向後轉」,頂多讓你繞路!
所以,避免走錯路,我會在開車(或騎機車)出發前,先在谷哥地圖上「規劃路線」,甚至把目的地的建築物找出來看過。知道目的在哪,就能胸有成竹、專心駛車、安心開車。
至於沒有「向後轉」功能,就不是軟件的事了,是人自己的選擇。
在真實的道路上行走或開車,自然是要往前走的,有了導航軟件的輔助,走錯路的機會很少。
不過,我剛到竹南,沒有用導航,事前也沒有做「功課」。騎機車走延平路回海口,以為可以通到環市路一段,但在福德路口出現「此路不通」的標識。只好向左轉或向右轉……
倒是「人生之路」,到底有沒有走對?有沒有走錯?因人而異。人生之路要左轉或要右轉,全看自己的抉擇。甚至有些時候可以「向後轉」。
「向後轉」是一個心理上的概念,有些人闖蘯江湖,進到死巷(胡同),走投無路,要嘛騰空躍起翻牆而過——幾乎不可能,要嘛向後轉,循原路再找出路。
決定「向後轉」需要極大的勇氣,用另一種說法就是「放下」,或是「算了」!
人生短短數十載,是一連串「解題」的生活過程。大家都走在遇見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路上,總會有走進死巷,或是看見「此路不通」的標誌的時候!怎麼辦?
生活這道題,無論怎麼解都會有遺憾。與其計較糾纏,不如轉身離開。這或許就是智慧吧!
「轉身離開」就是「算了,向後轉,開步走」。
「算了」,是不抱怨,也不是放棄,而是懂得放下,放下執著、執念。
放下…
是一種心態的選擇;
是一種看開的淡然;
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。
「懂得放下」,用外匯保證金操作的過程來講,就是「懂得停損」,套用行話就是「不可以凹單」!很多投資者會敗在股匯市,就是凹單(執著——賭行情會走回自己預期的位置)的結果!
「停損是為了爭取下次賺回來的機會」,看懂了,並且真懂了,就放下煩惱與擔子,平靜地接受現實,何不快樂地過每一天?
那麼,你何須糾纏在侯友宜的民調數字,讓自己不快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