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3-03-26 achi
我不玩股票,但周圍有些朋友樂此不疲,常常聽到的是,今天又賺十萬,賺數十萬;也聽過,賠了幾十萬,或是「被套牢」,甚至有些老師級的專業玩家玩到「破產」。
雖然自己不玩股票,但對投資交易這塊領域相關的知識、故事,也曾花時間去「探聽」過。
投資交易不限於股票市場,其他的房地產、外匯保證金、加密貨幣也算。這是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這本書提到現金流中的「I象限」,用錢賺錢的思維與行為——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。
這個象限中,會穩定獲利的投資者有一個共同點:一定控制好風險,也就是他們一致認定,投資沒有不賠錢的。但能設好止損或停損,可以賠最少賺更多。
所以,最常聽到的是交易策略務必做好「止損」及「停損」的設定。
這真是對上了那句常說的:「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;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。」
也就是要設下一個局或圈套,才有機會獲利。這個「利」是精於攻略之下的結果。
人生也該如此!
沒有經過設計的人生,沒有攻略的人生,會是一塌糊塗的、慘不忍睹的一輩子。
人生也要有交易策略。
我們活著不是在跟天地、跟時間、跟健康、跟世界打交道——交易——嗎?最基本的也要設好「止損」及「停損點」。這個概念,如同一條「紅線」或「底線」。
超過這個紅線或底線,就一定要做出相應的措施或行動。
就像老共說,你台灣獨立,我就用武力打你!這個「不准獨立」就是老共給主張台獨人士的紅線或底線——止損及停損點。
我們經營人生,也需要明確的止損與停損策略。止損與停損可以幫助我們在出現困境或挫折時,及時調整方向,避免進一步的損失,並且保持穩定的心態和前進的動力。
那麼,人生的止損及停損的策略是什麼?
這沒有一定的標準。因為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,價值觀也不一樣。有人是「夠用就好」,有人是「一定要贏過那個死對頭」,有人是「隨緣」,有人是「要做到藍波萬」!
針對不同的人生觀或金錢觀,追求不同的人生目標訂出經營策略也大異其趣。不過,基本上都要把「控制風險」列為第一條。也就是設好停損點,在對的時間正確地止損。
我們最先要做的,就是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——想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,每一天的日子要怎麼過?將這些想法轉化為可行的計劃。
在執行這個計劃時,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,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,並根據這些因素來進行調整和改進。
但你會發現,不管計畫多麼週全,自己有多好的優勢,客觀環境多好,儘管設好停損點,還總是事與願違。此時才驚覺,這個世界,活在頂端的人生勝利組只有不到5%。「為什麼我不在裡面?」
其實,真正困住你的不是這個世界,而是你對世界的認知。這個世界不只有止損或停損點,還有更重要的事:不要執著(在止損或停損),要放下執念。
若是懂因果,「以終為始」的攻略思維才是我們要經營人生的重點。
講白的,就是問自己「要怎麼死才痛快?」在我看來弘一大師李叔同交待後事,然後躺在木板床上「自然停止呼吸」是最痛快的離世方法!
這個「痛快」有個起因——起心動念。最重要的是健康活到老。在健康上面設好止損及揨損點,才是其他方方面面能夠一起贏的「關鍵點」。
說到底,人生的進程,就像股匯市中那根「K棒」,不管下一根是上漲或下跌,做多也賺,做空也賺。
那麼你的人生攻略是什麼呢?起碼是守住「健康」的底線,對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