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0104 早安 良知良心 俯仰無愧

如果鴨子都會餵魚,那麼人要餵什麼?餵良心吧!

最後更新 2023-01-04 achi

《孟子.盡心上》這樣說:「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。」用白話講,就是凡事對得起良心、良知。

在孟子看來,良知、良心是老天賜給人類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;所以孟子又說:「人之所不學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慮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」

刷過不少視頻(影片),不只人,有些動物如鴨子、狗、貓、牛、象……,也有天賦的良心,牠們會幫助其他的動物:鴨子喂魚、狗護嬰孩、貓互讓糧食。

這些動物界的良心、良知表現,有時只是莞爾瞬間,但相對於人,人類陰險多了!

雖然孟子認為良知良能是天賦本能,但這個社會總有某些事物會矇住良心,誠所謂「知人知面不知心」。

不過,我們不必那麼悲觀,這個社會有人想出了反制之道:識人術。此術甚至不必聽其言,只要看面相就能「猜」出此人的良心——過去的好壞境遇,據此判斷未來可能的遭遇!

但,嚴格說來,別人是好人是壞人,有沒有良心、良知,是他個人的業,後果自己承擔。如果此人是公眾人物,必遭唾棄!

良知最主要的內容有四個:明善惡,知羞恥,有惻隱心,知恩圖報。

明善惡

多數人還是有明善惡的能力。但令人憂心的是,操控媒體的人若不是為利,就是為一己之私,中外都有這樣的「人」。他們做出違背事實真相的「新聞」。

我從民國66年進到新聞系學習相關知識技能,69年出了「系館」,至今43年,永遠不會忘記這句:「秉春秋之筆,明善惡之辨」。

我不清楚其他學校新聞或大眾傳播系所教給他們的學生什麼東西,即便不用教,也該知道什麼是真善美,能分清好壞美醜,知曉什麼事可以做或不能做。

學校,或說「教育」不就是在讓學子們懂得做人的道理?

知羞恥

幾乎那些行銷大師都會教人們做到「不要臉」就能賺到錢!多數人若單獨一人在街頭發傳單、兜售物品或與陌生人交換名片是有心理障礙的,就是會感到「羞恥」。

這裡的「不要臉」跟「知羞恥」是兩回事。

我們講的「知羞恥」是指做了壞事會良心不安。例如:你從朋友的皮夾抽出三張千元鈔票,若是不會感到不安,就真的是狼心狗肺的損友!

若是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於心不安,無地自容,會引以爲恥,會愧疚不已,這就對了!

有惻隱心

惻隱心就是同情之心,對別人遭受災禍或不幸,會主動施以援手,甚至慷慨解囊,雪中送炭。

你還記得某人搭雲豹車涉水戡災的那一幕嗎?人們有難,主政者竟然在車上笑臉跟災民揮手打招呼,這就是把惻隱心給放在宮裡沒帶出門。

惻隱心不是謀利的籌碼!

所以,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不少善心人士,他們捐款助人,不流芳名。他們深知老天有眼,每做一樁善事會被記在「雲端」的帳本,記得越多,福報越多!

知恩圖報

我們常說,「人敬我一尺,我還人一丈」,就是明白一個道理,要不是當時某某某出手相助(救),就沒有今天的我。

今日的我能過上好日子,緣於先人做對某件事,例如,有些人會感歎,若是經國先生或是孫運璿是我們的行政院長該有多好、多幸福……。

今非昔比!期望對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,要能念念不忘,「滴水之恩,湧泉相報」,不要過河拆橋、爭功諉過。

知恩圖報就是「人」要常懷感恩之心,不是嘴裡唱唱「感恩的心」就了事,要打從心裡知恩,記恩,最後圖報——明善惡、知羞恥、有惻隱心。

善是一個大循環,也是一個輪迴,惡也是。良知、良心是起點,是過程,也是終點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