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 2022-10-25 achi
今天往前算22年,有22年了,「台灣光復節」不再是國定放假日!我們小時候讀書求學的年代,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,放假。更早期,還要聚會升旗、遊行。很熱鬧。
22年,正是培養一個大學生畢業的時段。但今天,年滿22歲的年輕人恐怕不會想到,如果77年前,沒有終止日本侵略中國、殖民台灣,今天的局面,肯定完全改觀!
有人不喜歡「光復」這兩字,也有人不喜歡用「重回祖國懷抱」這樣的說詞,更有人懷念欺壓凌虐自己的那幫土匪,奉其為主子!
這世界就是這樣黑白分明、陰陽參半、善惡立判!
說台灣重回祖國懷抱是國父孫逸仙先生的理念,或許大家不相信!國父曾三度來到台灣,最後一次還被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人限制,只能停留一天。
武昌起義成功,國父建立了中華民國,但日本還是殖民台灣!那是因為清廷在1895年(民國前16年)跟日本簽訂「馬關條約」,大清帝國將臺灣省割讓給日本帝國。臺灣被日本統治50年之久。
1945年,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同年的今天,日本「歸還」台灣給中華民國,才有「台灣光復節」。
與其說是台灣光復節,不如說是日本帝國主義殖民侵略時代終止的「忌日」!
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,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說法。但世人總認為宇宙沒有邊界,「有去無回」,所以,歴史一直被遺忘。但歷史一再重演!
不過,跟錢有關的歷史一直被提起,點醒「投資人」要小心,要避險,或從金融市場再撈一筆。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,那是很多人的痛。
聰明的人才會從歷史中找到避險的軌跡。忘記歷史的人,最終都是「慘賠」。
從這個觀點,也可以用到「台灣光復」或是「台灣重回祖國懷抱」的歷史,記取教訓,就可以「避險」——避免重蹈覆轍,否則有可能「慘賠」。
《台灣光復紀念歌》裡面第二段歌詞就在提醒同胞,要記取歷史教訓:
有錢難買真情意,有錢難買真爹娘,
今朝重見天和地,八年血戰不能忘。
不能忘,常思量,不能忘,常思量。
加緊建設為國增光,不能忘。
大家都說吃果子拜樹頭,樹頭就是樹根。果樹有根,而且是強壯的根,樹才會長得高、長得繁茂,才會結出甜美的果子。
台灣這塊土地充滿著中華文化的色彩,看看各地的宮廟、想想為什麼要過春節?為什麼要過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?
那麼,就不難明白,當年為什麼有那麼多先賢先烈要用生命捍衛中華文化——從殖民帝國手中要回台灣。
我們很慶幸,被殖民統治五十年之後,台灣用的文字、語言不是日文日語!我們還保有己的根——中華文化。
我很讚佩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說的:
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;
台灣是我們的家園。
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;
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寶。
尤其是「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」這句,講得特好!有了根,我們就有存活的希望。有了根,我們就不會忘本,就會心存感恩。
感恩於老祖先留給我們數不盡、用不完的文化寶藏——易經、四書、五經、黃曆;忠孝節義……。
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,我們有5000年文化,真夠幸福了。要用洪荒之力握住她、保護她,並讓她再傳遞5000年!